icypie

全职魔术师本命,AOS医生X苏鲁,CP飘忽,攻受无差,收各种冷CP点文。

Leonard Nimoy自传《I am Spock》读后感(二)



爷爷在1975年出版了名为《I am not Spock》的自传,起名的时候,挑了很多的名字,都不够上口。但爷爷后来一直后悔,用了这样一个名字,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。以至于后来他希望成为第三部电影的导演时,Michael Eisner(应该是派拉蒙的首席运营官,不确定)在很快答应之后(觉得Spock导演ST是个非常好的宣传噱头),又好不犹豫,认为他已经很讨厌Spock这个角色,爷爷费了好大的口舌才解释清楚(包括之前的合同问题)。


在某种程度上,爷爷希望能够拥有Spock角色外更多的创造力,他热爱戏剧,热爱表演,他有这样的冲动和能力。或许是这种潜藏的意识,让他不经意地使用了《I am not Spock》这个名字。


而如果没有后来的星际迷航电影,Spock也可能只停留他人生曾经的一个阶段,成为一个辉煌的奠基,而不是一生的羁绊。


在1669-1971年《虎胆妙算》的工作中,爷爷感觉,他演了各种角色(他扮演的人物是一个变装特工),却没有像Spock一样的独立存在感。这部剧对这个人物的背景信息提供的甚少,没有个人生活,没有人物的来龙去脉。所以在


演了两季之后,他主动结束了这份工作。


1975年,爷爷在伦敦的时候,有朋友告诉他Spock的形象被摆上了啤酒广告牌,并由此衍生出与派拉蒙的收益和侵权问题。


1977年,第一部《星球大战》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。而《星际迷航》电视剧不停地在电视上播放,累积起巨大的人气。《星际迷航》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回归,开始被召唤着。


谈起为什么《星际迷航》会受到如此的欢迎,爷爷说他尝试着分析一下,应该是二战后的冷战时代,美国笼罩在核战争的威胁下,同时性解放等混乱的社会现象,让年轻人既看不到未来,也不知道前途在何方。《星际迷航》的出现,带来了一股正能量,让人们看到,人类在核威胁之后依然存在,并拥有积极的未来。《星际迷航》所表达的积极、乐观、进取、公平、多文化融合以及种族之间的互相尊重,给年轻人打了一针强心剂。(我翻译的不严谨,只说大意)


在《星际迷航》回归的过程中,有很多剧本的讨论,其中一个就是考虑描述舰长他们在星舰学院的故事。后来,地球人都知道,类似的设置成为了JJ2009新星际迷航电影的背景。


而第一部电影的剧本的初稿中,写的是Spock回到瓦肯星,接受了去除人类情感的仪式。但在他努力追求纯净逻辑的过程中,他同样遭受了做为瓦肯人神经失常(the Vulcan equivalent of a nervous breakdown)的痛苦。


在爷爷和Spock的对话里,Spock问他什么是nervous breakdown,难道是地球的俚语?爷爷说,相信我,你还是不知道的好……


毫无疑问,这个剧本被爷爷抗议重写了。


LN爷爷参加了第一部星际迷航电影的拍摄。这部电影受到《2001太空漫游》的影响,气氛低沉,节奏缓慢,在特效上砸的钱远远超出了预算。


这部电影拍完后,爷爷感到与《星际迷航》有关的一切都应该结束了。他精疲力尽,再也不想听到有人问他:“你还想再拍下一部《星际迷航》电影吗?”


像卸下了重担一般,爷爷开始了新的工作。之后的一段时间,他的主要经历放在了以梵高的故事为主题的个人独幕剧上,这部剧以梵高弟弟的视角,展现天才画家痛苦却充满创造力的一生。爷爷自编自导自演,故事和场景越来越丰厚,包括在舞台上展现了很多梵高的画作。


这部戏剧在全国巡演。在一个寒冷的雪夜,爷爷迎来了一场不情不愿的演出。NBC被另一个地方台收购,为了庆祝这件事,NBC邀请全国数百人举行了三天的庆典,而其中一场活动就是观看爷爷的戏剧表演。


爷爷非常不喜欢自己的表演成为别人晚宴后的消遣,何况这群人来自当年取消了《星际迷航》播出的NBC。演出晚了将近一个小时开场,但当大幕拉开,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剧场里响起,让爷爷震惊当场,泪水几乎冲破眼眶。


爷爷说,这是多大的反讽,这些人,他们曾经取消了《星际迷航》……


在这次演出中,北回归线的编剧Vincenzo Labella也在观众席上,他正在准备拍摄《马可波罗》的电影。在观看了爷爷的演出后,他邀请爷爷出演剧中忽必烈忠实的副手Achmet。正式这次机会,让爷爷来到了北京。


在来北京之前,爷爷飞到以色列拍摄了迷你电视剧《一个名叫戈尔达的女人》,出演以色列首相戈尔达(Golda Meir)的丈夫,这个角色为他赢得了艾美奖提名。


出演戈尔达的是英格丽·褒曼(Ingrid Bergman),拍摄时她已经患有乳腺癌并接受了手术,病痛折磨着这位伟大的女演员,但她在片场却依然展现给所有人愉悦、优雅和幽默。不到一年之后,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
1981年10月6日晚上,爷爷拍摄了他在以色列的最后一个镜头。而就在当天,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。这位因致力于埃及与以色列和平,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埃及总统,遭到了国内极端主义分子的仇恨,和最终的杀意。


在灰暗而紧张的气氛中 ,爷爷离开了以色列,飞往北京。


我之所以把这段背景写下来,其实和爷爷对80年代初北京的评价有关。在读到的几篇对这本传记的读后感中,都提到爷爷对当年的北京印象非常不好,甚至用词少有的负面。但爷爷在抱怨北京饭店服务态度非常糟糕的的同时,他也聊到了热情尽职的司机,邀请他到家里坐坐的年轻人,和态度不一样的自有商店。


爷爷在北京非常谨慎,生怕因为自己是美国人,和中国人接触过多,会给中国人带来麻烦,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司机送他到机场的时候,为不会讲英文的司机留下了小小的礼物。


爷爷或许不知道,在1980年,《星际旅行:电影版》在中国出版了配套中文书。在他享受在北京大街上没人认识他,可以混到小餐馆里拼桌吃馄饨(爷爷用的词是meat dumplings,但我感觉用海碗装的貌似应该是馄饨)的时候,星际迷航已经悄悄地开始在中国荡起涟漪。


《马可波罗》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意大利广播电视台合拍,NBC首先购买了发行权,英若诚先生出演忽必烈。爷爷对英先生的英文水平大加赞赏。这是一个神奇的剧组,意大利文、英文、中文混合在一起,人们正在艰难地创造着奇迹。


爷爷也在北京憋坏了,他找不到英文消息,电视和广播都是中文的,中国日报英文版根本就是宣传阵地,唯一能看到的只有《华尔街日报》。


那是时代的烙印,爷爷或许没有想到,在30多年后,在中国,他拥有了同样热情的粉丝。


评论(2)

热度(24)